你是不是常常覺得,怎麼每次談戀愛,遇到的對象或自己總是在重複某種模式?「他怎麼又這樣了?」、「我怎麼老是愛上這種人?」別懷疑,這不是巧合,而是你內在的「情感劇本」在悄悄上演!
目 錄
- 你以為拍拖只是看感覺?大錯特錯!
- 四大依戀型人格,你是哪一種?
- 安全型依戀:穩穩的幸福,就是我!
- 焦慮型依戀:愛我就要證明給我看!
- 逃避型依戀:別靠太近,我會怕!
- 恐懼型依戀:愛恨交織的矛盾體
- 當不同依戀型人格相遇,會擦出什麼火花?
- 焦慮型 遇上 焦慮型:愛的拉扯,卻又難分難捨
- 逃避型 遇上 逃避型:相敬如賓,卻也相隔千里
- 焦慮型 遇上 逃避型:最虐心的組合,一追一逃好心累
- 常見問答
你以為拍拖只是看感覺?大錯特錯!
我們怎樣去愛,其實早在童年就慢慢形成了。心理學家提出的「依附理論」(Attachment Theory)指出,我們從嬰兒時期與照顧者的互動中,學會怎樣去愛、怎樣面對親密與分離。這不是命運,但卻是一個潛移默化的「情感劇本」,深深影響著我們長大後的戀愛模式。
根據美國心理學家 Hazan 和 Shaver 在 1987 年的經典研究,他們發現成人依戀型態的比例與嬰兒時期依戀型態的比例非常接近:大約有 56% 的人屬於安全型依戀,25% 屬於逃避型依戀,而約 19% 則屬於焦慮型依戀。
雖然這不是針對台灣的在地調查,但這項廣為人知的研究,在依戀理論領域中具有極高的公信力,也說明了這些依戀模式在人群中的普遍性。
四大依戀型人格,你是哪一種?
依戀型人格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:
1. 安全型依戀:穩穩的幸福,就是我!
這類人通常來自穩定、溫暖的照顧環境。當一個人從小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接納、情緒被理解,他會學會相信:「世界是安全的,人是可靠的,我是值得被愛的。」
這類人在親密關係中通常不會過度依賴,也不會過度逃避,能自在地表達需要和情感,同時尊重對方的空間。他們的感情關係往往較穩定,處理衝突時也比較理性,因為他們內心相信:關係是可以被維繫和修復的。
2. 焦慮型依戀:愛我就要證明給我看!
焦慮型依戀的人多半來自照顧者反覆無常的回應。有時關心、有時冷淡,令孩子無法預測愛會何時來、何時消失。久而久之,他們會變得格外敏感,渴望親密卻又害怕失去。
在感情中,他們容易焦慮、患得患失,不斷想確認對方是否在乎自己,常用情緒或極端方式爭取注意。他們不是不想好好愛,而是內心太怕一鬆手就甚麼都沒了。
3. 逃避型依戀:別靠太近,我會怕!
逃避型依戀的人在成長過程中,情緒經常被忽略或壓抑。當孩子哭泣時,如果照顧者反應是冷漠、批評或忽視,孩子會學會把需要藏起來,因為表達情緒只會換來拒絕。
這類人在親密關係中傾向保持距離,害怕被依賴,也不擅長處理衝突。他們並非真的不需要關係,而是怕太靠近就會失去控制,所以寧願冷靜、寧願「消失」,也不願陷進去。
4. 恐懼型依戀:愛恨交織的矛盾體
恐懼型依戀的人來自更混亂或矛盾的成長經驗。他們可能曾經歷創傷、被傷害,甚至照顧者本身就是恐懼來源。他們內心同時渴望被愛,又極度害怕被傷害,總在靠近與逃開之間掙扎。
這類人在感情中容易出現反覆、矛盾、分分合合的情況,情緒起伏大,關係像一場場拉鋸戰。他們並非不想愛人,而是愛對他們來說從來不是一件「安全的事」。
當不同依戀型人格相遇,會擦出什麼火花?
如果你和對方都是非安全型,那麼這段關係很可能會面對更多挑戰。每一種組合,都有它的難點與可能性。
- 焦慮型 遇上 焦慮型:愛的拉扯,卻又難分難捨 彼此都渴望親密,但又都容易不安和懷疑,情緒起伏會比較大。這段關係雖然常有摩擦,但好處是雙方都重視連結,只要願意溝通和調整,是可以一起走下去的。
- 逃避型 遇上 逃避型:相敬如賓,卻也相隔千里 二人往往不會吵架,但也不容易建立真正的親密。雙方都習慣壓抑情緒、不談感受,感情可能表面平穩,內裡卻缺乏連結。這種關係需要有一方開始主動打開話題,學習坦白表達內心。
- 焦慮型 遇上 逃避型:最虐心的組合,一追一逃好心累 這是最具挑戰性的組合!焦慮型想靠近,逃避型卻本能地後退,結果一追一逃,雙方都累。雖然這兩種類型常常會互相吸引,但要走得長久,雙方都需要認識到彼此的模式,理解對方不是故意傷害自己,而是有各自的保護方式。
常見問答
Q1: 依戀型人格是天生的嗎?
A1: 依戀型人格主要是在童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中形成,雖然有其穩定性,但並非完全無法改變。透過自我覺察、學習和關係中的練習,是有可能朝向更安全的依戀模式發展的。
Q2: 如果我的伴侶是非安全型依戀,我該怎麼辦?
A2: 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溝通。試著去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,多給予肯定和耐心。如果雙方都有意願,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伴侶諮詢會非常有幫助。
Q3: 我可以改變我的依戀型人格嗎?
A3: 可以的!依戀型人格並非一成不變。透過自我反思、學習健康的應對方式、在安全關係中練習表達與信任,以及必要時尋求心理專業協助,都能幫助你逐漸轉變為更安全的依戀模式。
愛,是一場共同的練習
我們每個人,都不是完美的戀人。感情是需要兩人一同維繫,也是一場共同練習,保持溝通,慢慢調整,才能長久與對方相處下去,成為更懂得愛的人。
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與關係的知識嗎?快來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:
#依戀型人格 #戀愛模式 #感情經營 #兩性關係 #心理學 #愛情 #鄉民派報健康智庫 #穩定關係 #自我成長 #親密關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