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媽沒保醫療險?你不是不孝,只是太焦慮!
你有沒有這種感覺:當爸媽年紀越來越大,突然某天跟你說「啊我那張保險早就沒繳了啦」,然後你腦中直接跳出「完蛋」兩個字。放心,這不是只有你一個人的困擾,這幾年,越來越多子女面對同樣的焦慮,尤其是針對橘世代父母的照護問題,真的讓人心很累。
橘世代是誰?不是只有銀髮族才需要保養!
先說清楚,橘世代指的是介於45~65歲之間,正要從職場退場,準備邁入熟齡生活的那群人。他們不是我們印象中的老人,很多人還很有活力、會用iPhone、也會追劇,甚至還開直播賣菜。但他們身上卻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共通點——大多沒買醫療保險,或是當年買的早就失效了。
這樣的情況,讓許多子女感到超級無力。不保不行、但要幫爸媽補也要花大錢,再加上高齡醫療費用一年比一年貴,光是一次住院就能讓家庭財務大破洞,讓很多人只能邊哭邊刷卡。
為什麼爸媽那一代常常沒保險?
這真的不能怪爸媽,他們那一代的觀念不太一樣。很多人以前是工廠員工、公務員,覺得「我有健保就夠了」、「身體健康最重要」這種話你應該耳熟能詳。但事實是,即使健保給付,很多住院或自費藥物根本不包含在內,等真的生病了,才會知道一切都太晚了。
更有不少爸媽把錢拿去養小孩、買房、照顧孫子,根本沒時間也沒金錢去管自己的醫療保險,久而久之,保單失效或直接放棄投保,結果現在孩子長大,反而變成了要幫爸媽收拾殘局的角色。
子女的「孝順焦慮」:是愛,也是壓力
現在的年輕世代,不只要顧小孩,還要顧爸媽,這種「夾心餅乾」生活超級普遍。有研究指出,子女憂慮父母沒有保險的壓力,會轉化成一種潛在的焦慮:萬一爸媽突然倒下,我該怎麼辦?
如果你有以下這些想法,那你絕對不是孤單的:
-
「要不要幫爸媽補保險?但保費好貴喔…」
-
「爸媽說他們不用,真的不用嗎?」
-
「如果哪天需要長照,我們家撐得住嗎?」
這些問題,本質上都是對於家庭財務規劃的不確定。尤其是爸媽身體一出狀況,不只要錢,還要時間、心力,很多子女甚至為了照顧父母辭職、搬回家,讓自己人生整個變形。
高齡醫療費用年年漲,不能不預防
你知道嗎?根據健保署資料,台灣65歲以上的醫療支出,是整體醫療支出的三成以上。而這只是健保支付的數字,還不包含像是自費的人工關節、癌症標靶藥物、營養品等隱性支出。這些通通加起來,一次重病平均支出超過百萬不是夢。
更何況,很多爸媽都會「不愛講病痛」,等你知道他們生病的時候,可能已經很嚴重,這時候要面對的就不只是醫療保險的問題,而是整個家庭的支援系統夠不夠強。
如何面對?這些步驟幫你減壓
與其焦慮,不如提早開始規劃。我整理了幾個實用的步驟,讓你在面對爸媽沒保險這件事上不會手忙腳亂:
1. 先開口聊一聊
主動問爸媽:「你現在有保險嗎?是哪一種?」這是第一步,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爸媽保了什麼,甚至爸媽自己也搞不清楚。建立透明的家庭對話,能讓後續的家庭財務規劃更有方向。
2. 請專業保險顧問幫忙評估
不是你自己查Google就能看懂每張保單內容。找個信任的保險顧問,幫爸媽做一次完整的保單健檢,看看能不能補強保障,或是用更便宜的方式獲得基礎保障。
3. 建立應急基金
不論有沒有保險,準備一筆專門應對爸媽突發狀況的「長輩健康基金」是很有必要的。即使只是一點點,每月固定存起來,也會是未來的救命錢。
4. 做好醫療指示與長照安排
讓爸媽寫好緊急聯絡人、醫療選擇(比如是否插管)、甚至生前預立醫囑,這些事都能大大減少你在關鍵時刻的決策壓力。
孝順不是苦行,而是智慧安排
當我們成為父母的靠山,壓力確實很大。但別忘了,你不是孤軍奮戰,很多資源都能幫助你減少子女憂慮,從醫療保險到高齡醫療費用的控管,再到整體的家庭財務規劃,只要提早開始,都還來得及。
橘世代的爸媽其實不需要我們當超人,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願意聽他們說話、願意陪他們一起規劃未來的你。記住,你不是不孝,只是太在乎。
最近看到一篇報導,說很多爸媽沒買醫療險,讓子女超擔心。大家有沒有跟家裡長輩聊過這個話題呢?一起來分享經驗吧!
#橘世代 #醫療保險 #家庭財務規劃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