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產繼承卡關,爸媽的財產真的會變國有嗎?
當繼承人之間對遺產分配無法達成共識時,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眼看著父母留下的透天厝、存款和股票可能就要被國家收走了,心裡肯定很不是滋味。
很不幸地,根據台灣的法律規定,如果遺產一直沒有辦理繼承,確實是有可能變成國家財產的!
目 錄
- 遺產繼承卡關,爸媽的財產真的會變國有嗎?
- 遺產沒人要,有多少財產充公了?驚人數據告訴你!
- 其他繼承人不配合,我該怎麼辦?
- 公同共有繼承登記,卡關時的救命稻草!
- 貼心提醒:未雨綢繆,避免紛爭
- 常見問題
繼承登記期限
繼承人應在被繼承人死亡後的6個月內辦理繼承登記。如果超過這個期限,地政機關會處以罰款。
公告與列冊管理
如果繼承事實超過1年仍未辦理繼承登記,地政機關會公告3個月並通知繼承人申請登記。如果在公告後仍無人辦理登記,地政機關會將不動產列冊管理15年。
國有財產
在列冊管理15年期滿後,如果仍無人辦理繼承登記,國有財產署將公開標售該不動產,所得價款保存10年,如無人申領則歸屬國庫。
因為一旦不動產被標售,父母的心血就真的難以追回了。
遺產、信託、繼承: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,有效分配、爭議解決,有問必答Q&A [75折]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
遺產沒人要,有多少財產充公了?驚人數據告訴你!
你以為這種情況很少見嗎?其實不然!因為繼承人之間喬不攏而導致遺產變國有的情況,在台灣非常普遍。
根據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的數據,光是113年到7月底,就有新台幣7500萬元的遺產繳入國庫;近10年累計下來,充公金額更是突破新台幣14億元!
更驚人的是,台灣目前未辦繼承登記的土地面積高達1萬4712公頃,這相當於約568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!這些數據都證明了李小姐的擔心絕不是空穴來風,而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。
其他繼承人不配合,我該怎麼辦?
當兄弟姊妹因為遺產分配問題僵持不下,甚至有人擺明不配合時,真的會讓人心力交瘁。李小姐的哥哥認為男生應該繼承透天厝,這種傳統觀念導致遺產遲遲無法處理,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
不過,李小姐在諮詢專家後,找到了解決之道!根據民法第1151條的規定,繼承人有數人時,在分割遺產前,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。
換句話說,申報遺產稅和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(將所有人的名字從被繼承人,改為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),這些行為都是對全體繼承人有利的。因此,只要有一個繼承人願意,就可以單獨申報遺產稅與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!
這代表什麼?這表示李小姐可以單獨前往地政事務所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,而不需要取得所有繼承人的同意與印鑑章。她成功將遺產登記為公同共有,這樣一來,她和她的兄弟姊妹在法律上都擁有了這筆遺產的權利。雖然遺產分割的協商仍需努力,但至少已經確保了這筆財產不會變成國有財產。
遺產、信託、繼承: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,有效分配、爭議解決,有問必答Q&A [75折]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
公同共有繼承登記,卡關時的救命稻草!
看到這裡,你或許會對「公同共有」這個概念感到好奇。簡單來說,公同共有就是所有繼承人共同擁有遺產的全部,而不是各自分割擁有特定部分。這是一個暫時的狀態,目的是先確保遺產的權利歸屬,避免被國家沒收。
李小姐的案例就是最佳實證,透過公同共有繼承登記,她成功地保住了父母留下的透天厝、存款和股票,免於被充公的命運。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的困境,不妨考慮這個方法!
貼心提醒:未雨綢繆,避免紛爭
李小姐的案例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:即使在繼承過程中遇到困難,只要了解法律規定並採取適當的行動,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權益。
不過,最好的方法還是預立遺囑並指定遺囑執行人,才能真正避免後續的糾紛,讓子女間喬不攏而導致一生心血歸國家的悲劇發生。提早規劃,才能讓財產的分配更順利,也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。
想了解更多關於遺產繼承、財產規劃的資訊嗎?歡迎參考我們的鄉民派報-橘世代健康智庫粉絲專頁:
常見問題
Q1: 繼承登記一定要所有繼承人都到場嗎?
A1: 不一定。如果是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,只要其中一位繼承人攜帶相關文件,就可以單獨辦理。但如果後續要辦理分割繼承,就必須所有繼承人共同協商並簽署文件。
Q2: 如果遺產已經被地政機關列冊管理了,還有救嗎?
A2: 在列冊管理15年期滿前,繼承人仍然可以提出申請辦理繼承登記。一旦超過15年並被國有財產署公開標售,就比較困難了,但標售所得款項會保存10年,仍可申領。
Q3: 預立遺囑有什麼好處?
A3: 預立遺囑可以清楚載明遺產的分配方式,避免繼承人之間產生爭議。同時也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,確保遺囑的內容能被妥善執行,省去繼承人在辦理繼承過程中的許多麻煩。
#遺產繼承 #繼承糾紛 #財產規劃 #公同共有 #法律知識 #橘世代健康智庫 #爸媽心血別充公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