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!吃豆類竟有這隱藏陷阱,中老年人正確吃法!

 

豆芽比黃豆更營養,大部分人不知道

在生活裡,豆類可是深受大家喜愛,它富含豐富蛋白質、微量元素、賴氨酸和生物類黃酮,而且幾乎不含膽固醇,堪稱唯一能和動物性食品媲美的植物性食物,因此享有「植物肉」「綠色的乳牛」等美譽。

常吃豆類,好處多多。豆類中的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,能有效防治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,說它是日常最佳食品,一點也不誇張。但大家可能不知道,原豆裡藏著不少「小麻煩」,像抗胰蛋白酶因子和植酸等抗營養物質,會直接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鋅、鐵、鈣的吸收。

而且,咱們平常炒、煮、蒸或磨成豆漿這些烹調方法,根本拿它們沒轍,這就是為啥吃了不少豆類,卻還是容易缺鐵、缺鋅、缺鈣。

那怎麼吃豆類才最科學?答案就是吃豆芽!研究發現,豆芽不僅維生素 C 含量比原豆多 40%(原豆可不含維生素 C),維生素 B2 以及乳酸脫氫酶、超氧化物歧化酶、游離氨基酸等物質含量都大幅增加。尤其抗營養物質植酸的含量,比原豆或豆腐下降了 40%。

豆芽對人體好處可不少:能美容、排毒、抗氧化、提高免疫力;能清除血液中堆積的膽固醇和脂肪,防治心血管疾病;能減少人體內乳酸含量,可輔助治療神經衰弱;含有大量核黃素,能幫助改善口腔潰瘍。中醫還講究「五豆能補五臟」,紅豆補心、黃豆補脾、綠豆補肝、白豆補肺、黑豆補腎,把這五色豆泡發成豆芽一起烹調食用,簡直是一道全方位的保健佳肴,能補鈣、補鋅、補鐵、健腦、益智、護眼、排毒、美容、促進生長發育。

不過,專家提醒,日常吃豆芽也有講究:

自己動手更安心:市面上很多豆芽是用化肥和激素催發的,最好自己在家發豆芽。發芽時,芽體長到 3 - 5 厘米就行(大約 3 - 5 天),可不是越長越有營養。

烹調講究多:炒豆芽別放太多鹽,要清淡。下鍋後急速快炒,加點醋,既能保住水分,又能防止維生素 B2 和維生素 C 被破壞。

中和寒性:綠豆芽性寒,烹調時加點薑絲,中和一下。

泡豆有學問:磨豆漿前,豆子最好浸泡一夜,這樣能減少豆漿裡的植酸含量。

快把這個正確吃豆類的方法轉發給身邊親友,一起健康享受豆類的營養!

(內容為養生參考,身體不適請諮詢醫生)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