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努力到想放棄?資深心理顧問的「不焦慮養成指南」

 


明明已經很拼命,卻像在無止盡的黑暗中摸索,看不到一絲曙光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。這種無力感,其實是許多人共同的掙扎。

目錄

  •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努力沒回報?
  • 找對方向:比拼命更重要的第一步
  • 重複關鍵動作:用習慣積累你的底氣
  • 耐心等待回饋:別急著看見成果,先相信累積
  • 相信時間:讓時間成為你的隊友
  • 專業心理QA:關於努力與放棄,你該知道的事
  • 結語:行動,是最好的療癒



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,台灣有超過兩百萬人曾罹患憂鬱症,其中「感到無助」是常見的核心症狀。鄉民派報將以專業諮商的角度,帶你解析這種「努力無用論」的心態,並提供實用且可行的策略,讓你重拾方向感與內在力量。


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努力沒回報?

很多時候,我們覺得累,並非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因為「方向不對」或「期待不符」。就像把一條魚放在樹上,它再怎麼努力學爬,也無法變成一隻鳥。如果你的方向,與你的天賦、熱情完全背離,那麼再多的付出,都可能讓你感到彆扭挫敗


找對方向:比拼命更重要的第一步

在心理學中,這被稱為「自我效能」(Self-Efficacy)。當你選擇一個能讓你發揮熱情優勢的領域,你的內在動機將會大大提升。這並不是要你找到一個「完美」的人生目標,因為人生沒有絕對正確的路。重點是,先找到一個大致的方向,然後開始行動

  • 觀察你身邊的人,當他們談論什麼事會讓你感到興奮

  • 回想一下,你做什麼事的時候,會感到時間過得特別快?

  • 試著把那些讓你感到有熱情的事,寫下來。

開始行動後,你可以在過程中隨時調整。這種「邊做邊修正」的思維,遠比原地踏步、空想來得有效百倍。


鄉民派報 x 【鮮乳坊&乳研所】限時團購 ✨ 營養滿分

重複關鍵動作:用習慣積累你的底氣

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,但有穩固的階梯。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出類拔萃,並非靠運氣,而是來自每天雷打不動的習慣。

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福格(B.J. Fogg)提出的「微習慣」(Tiny Habits)理論,人們要養成一個新習慣,只需要從最小的行動開始。例如:

  • 每天只5頁書,而不是30頁。

  • 每天只運動10分鐘,而不是一小時。

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堅持,都在悄悄鋪墊你未來的底氣。當你把這些基礎技能磨練到精通,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自信


耐心等待回饋:別急著看見成果,先相信累積
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習慣了即時回饋,因此當付出成果無法同步時,就容易產生焦慮。然而,所有改變都需要時間來醞釀

  • 健身至少要21天才看得出成效

  • 學習新技能通常需要100小時練習才能入門

耐心是心理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素質。試著拉長你的時間週期,給自己三個月、甚至半年的時間。當你回頭看,那些看似「毫無變化」的日子,其實身體與大腦已經記住了每個基本動作。當累積夠了,突破自然就會來臨。


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如何面對焦慮,歡迎到「鄉民派報-健康智庫」臉書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Zshare.goit.com.tw,上面有更多專業的心理與健康資訊,能幫助你找到內在平靜


相信時間:讓時間成為你的隊友

我們總是急著要結果,但萬物成長都需要週期。別因為進度慢就懷疑自己。如果你已經確認方向無誤,且真心喜歡、能夠持續,那麼就請把注意力放在每一個具體的小行動上。

時間會把你的付出,變成應得的禮物


專業心理QA:關於努力與放棄,你該知道的事

Q:為什麼我會覺得很努力卻沒成就?

A: 這很可能是因為你的努力目標沒有對齊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選擇一個能讓你發揮熱情優勢的領域,你的內在動機將會大大提升,成就感也會隨之而來。

Q:當我感到無助時該怎麼辦?

A: 這是非常正常的感受。當你感到無助時,試著把注意力從結果轉移到當下行動。例如,專注於完成一個很小的任務,像是整理桌面、散步15分鐘,這能幫助你重新找回掌控感。

Q: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選對了方向?

A: 一個好的方向會讓你感到充滿熱情,並願意持續行動。如果這個方向讓你感到身心俱疲,那麼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調整



結語:行動,是最好的療癒

當你感到迷惘時,請記得這句話:選你熱愛的事,每天做一點,剩下的交給時間,靜待花開

不要再讓焦慮無助感佔據你的人生。現在就行動吧!試著從今天開始,完成一個你一直想做、但又遲遲沒動手的小任務。

你呢?有什麼事是你一直很想做,但還沒開始的嗎?在下方留言分享,我們一起為彼此加油打氣!


#自我成長 #壓力 #焦慮 #職涯 #自我效能 #習慣養成 #時間管理 #不焦慮 #心理健康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