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家必學的「分股不分權」股權設計
目錄
- 股權多寡,真能決定公司發言權?
- 數據說話:創辦人持股低於10%的真實案例
- 什麼是「分股不分權」?
- 為什麼要「分股不分權」?
- 創業家如何設計「分股不分權」?
- 常見問答(FAQ)
- 結語:掌握股權,也別忘了經營專業
股權多寡,真能決定公司發言權?
「股權多,才有話語權;股權少,就只能聽別人指揮。」這是許多人對公司的刻板印象,但身為一位網路行銷與商業策略專家,我必須說,這種觀念並不完全正確。在商業世界裡,決定權不完全取決於股權比例,而是取決於巧妙的股權結構設計。
尤其是對於新創公司或正準備上市的企業來說,創業家的持股比例很可能在每一輪募資後被稀釋。但這不代表創業家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,這背後隱藏著一種高明的資本運作技巧,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「分股不分權」。
數據說話:創辦人持股低於10%的真實案例
你可能很難想像,許多大型上市公司的創辦人,他們的持股比例甚至不到10%,卻依然能決定公司的戰略方向、團隊任命,甚至資金的運用。這不是運氣,而是他們懂得運用股權結構來布局。
根據一份來自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的調查報告指出,在眾多成功的科技新創中,有超過 80% 的創辦人在IPO(首次公開募股)時,持股比例已稀釋至 15% 以下,但他們多數仍透過特殊股權架構保留了對公司的主導權。例如,Meta 的創辦人馬克.祖克柏在公司上市時,持股比例雖然被稀釋,但他透過雙層股權結構(Dual-Class Share Structure)設計,讓自己握有絕大多數的投票權,確保他能繼續掌握公司的大方向。

鄉民派報 【MUNICHI】Tritan 850ML 嚼嚼杯
什麼是「分股不分權」?
簡單來說,「分股不分權」就是將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一種股權結構。
- 所有權:這指的是股權。你可以將股權分給投資人,讓公司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來成長。
- 控制權:這指的是公司的決策權。控制權依然牢牢掌握在創辦人手裡,確保公司的經營方向不被外部資本左右。
這種設計能讓投資人獲得財務收益,但不能干預創辦人經營公司的核心決策。對於創辦人而言,即便持股比例很小,依然能保有 100% 的掌舵權。
為什麼要「分股不分權」?
- 吸引資金:對新創公司來說,資金是生存和成長的命脈。透過稀釋股權來換取投資,是快速累積資本的重要手段。
- 避免經營權旁落:在多輪募資後,如果沒有特殊的股權設計,創辦人的持股比例可能被稀釋到無法主導公司,甚至可能被投資人架空,導致公司的初衷與願景走調。
- 保持決策效率:如果創辦人仍是公司最有遠見、最了解市場的人,保留控制權能讓公司的決策過程更快速、更有效率,避免因股東意見分歧而陷入僵局。
創業家如何設計「分股不分權」?
分股不分權有許多種技術性的股權設計方式,例如:
- 雙層股權結構(Dual-Class Share Structure):發行兩種不同權重的股票,一種是普通股(一股一票),另一種是特殊股(一股多票)。創辦人持有特殊股,即使持股比例低,投票權仍可佔據絕對優勢。
- AB 股權:與雙層股權結構類似,通常 A 股是普通股,B 股是高投票權股。
- 一致行動協議:創辦人與其他創始股東簽署協議,承諾在重大決策上保持一致投票,以確保創辦人的決策權。
💡如果你正在規劃自己的創業之路,或是對公司治理有更多疑問,強烈建議你多方研究相關專業知識。想知道更多這類商業知識和創業心法,可以到「鄉民派報-健康智庫」粉絲專頁
常見問答
股東會決議可以被推翻嗎?
股東會決議在法律上具有效力,但如果創辦人擁有多數投票權,可以透過股東會來否決或修改決議。
董事會決策是什麼意思?
董事會負責公司的重大營運決策。董事由股東會選出。創辦人若想掌握公司控制權,通常會確保自己或其核心團隊在董事會中佔據多數席位。
公司的經營權是什麼?
經營權是指公司日常營運的管理權,通常由專業經理人或創辦人擔任。經營權與所有權(股權)可以分開,但若創辦人失去控制權,經營權也可能被股東會改選。

鄉民派報 【MUNICHI】Tritan 850ML 嚼嚼杯
結語:掌握股權,也別忘了經營專業
在資本的世界裡,懂技術的人能創造產品,但懂資本遊戲的人才能真正主宰全局。學會分股不分權的股權設計,能幫助創業家在募資的同時,保有對公司的主導權。
但請記住,再高明的股權結構,都無法取代紮實的經營能力。投資人願意投資你,除了看好你的商業模式,更重要的是信任你的專業與經營能力。這才是公司能持續成長、創造價值的根本。
你對股權設計還有什麼疑問嗎?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,我們可以一起討論!
#創業 #新創 #募資 #股權 #股權設計 #分股不分權 #股權結構 #控制權 #投資 #商業 #商業策略 #公司治理 #經營權 #所有權 #資本運作 #EZShare #健康智庫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