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我是黃老師。
「你還記得小時候在巷口和朋友玩跳繩、踢毽子的日子嗎?」
「當然記得啊!那時候哪有什麼手機,天一黑就被媽媽叫回家吃飯了。」
這段對話,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是童年最真實的回憶。但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,這些畫面可能顯得有些遙遠。近來,我重讀了《智慧型手機養大的孩子》這本書,這本書的作者訪問了200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老師,記錄了智慧型手機出現後,孩子們在教學現場的變化。讀完後,我內心有股說不出的震驚。
- 📱 手機如何影響幼兒的身體發展?
- 🧑🤝🧑 當「玩耍」變成一種技能
- 👨👩👧👦 消失的扮家家酒與人際互動
- 🍎 飲食習慣的改變與學習
- 🧠 手機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我效能感?
📱 手機如何影響幼兒的身體發展?
過去我們探討手機影響,大多聚焦在青少年。但這本書直接點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:智慧型手機對幼兒園孩童的影響。許多老師觀察到,孩子們的運動量下降,肢體協調能力變差,甚至有孩子因為走路不穩,必須戴著護頭盔上學。
你可能想問,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孩子們的活動從戶外跑跳轉移到室內滑手機。書中甚至提到,以前孩子玩耍受傷多半是擦傷或扭傷,但現在的孩子一跌倒,就可能是韌帶斷裂或骨折,因為他們身體的協調性和肌肉力量都大大減弱。
有的學校甚至因此取消了運動會,因為受傷頻率實在太高了。這不再只是單純的學業問題,而是從根本上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。
🧑🤝🧑 當「玩耍」變成一種技能
習慣了手機遊戲的孩子,通常只會照著手遊的規則玩。當他們來到公園,面對開闊的空間,反而不知道怎麼自由玩耍。他們不知道要玩什麼,也不知道該怎麼和朋友一起玩。這和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書中提到的現象不謀而合。
這顯示,過去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玩耍,對他們來說,已不再是天性,而變成一種需要刻意學習的技能。
👨👩👧👦 消失的扮家家酒與人際互動
扮家家酒是一種藉由模仿大人角色來學習社會互動的遊戲。但現在,這類遊戲正在逐漸消失。為什麼?因為孩子們少了模仿的對象。父母忙碌,晚上不一定在家;兄弟姊妹忙著補習,很少有玩伴;許多家庭也不再與爺爺奶奶同住。取而代之的是,一個虛擬的手機世界,和一群線上素未謀面的朋友。
這些孩子在螢幕前獲得的社交,和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是完全不同的。
🍎 飲食習慣的改變與學習
曾讓孩子吃飯配手機影片?這是一個看似無害的習慣,卻對孩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書中提到,許多孩子的咀嚼能力下降,沒辦法吃比較硬的食物。此外,吃飯也是一種學習。我們以為吃飯不用學,但其實從拿筷子、啃骨頭,到剝水果皮,這些都是在觀察與模仿中學會的。
當孩子吃飯時只盯著螢幕,他們就失去了這些學習的榜樣。

鄉民派報 x 【藍海饌】冠軍牛肉麵料理包🌟強力推薦
🧠 手機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我效能感?
當孩子失去了這些在玩耍、人際互動和日常生活技能中學習的機會,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也會跟著降低。他們會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到,像是「我不會和別人玩」、「我不會用筷子」、「我不會剝橘子」。
這種無力感會從童年開始累積,不僅影響他們的自信心,更可能在未來面臨挑戰時,選擇退縮。
📊 孩子使用3C產品的年齡分佈
根據兒福聯盟在2023年發布的《兒童3C產品使用經驗調查報告》顯示,有高達87%的兒童在學齡前就接觸過3C產品。其中,超過四成(43.2%)的兒童在未滿2歲就首次接觸,有近六成(58.2%)的兒童在未滿3歲就開始使用。
🤔 常見問題
Q: 手機真的對孩子的身體有這麼大影響嗎? A: 是的。除了書中提到的肢體協調問題,長時間使用手機還可能導致近視、肩頸痠痛等問題,更重要的是,它取代了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間。
Q: 為什麼說「吃飯也是一種學習」? A: 吃飯不只是單純填飽肚子,它也是精細動作、手眼協調和觀察力的訓練。從學習如何使用餐具、分辨食物,到模仿家人的用餐禮儀,都是成長學習的一部分。
參考資料
立即追蹤,了解更多親子教養資訊!
《鄉民派報》專為 Ai 族群打造,提供全方位的健康資訊與教育知識,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 →
#手機教養 #親子教育 #兒童發展 #自我效能 #幼兒園 #手機成癮 #身體協調 #人際關係 #玩耍學習 #鄉民派報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