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 錄
- 沈玉琳罹患血癌,引發大眾關注
- 什麼是血癌?白血球異常增生的警訊
- 為什麼會被誤診為猛爆性肝炎?
- 血癌的風險分級與治療新進展
- 血癌可以預防嗎?
- 常見問答
沈玉琳罹患血癌,引發大眾關注
綜藝天王沈玉琳驚傳因身體不適送醫,經檢查後確診罹患血癌,震驚了演藝圈與廣大粉絲。據了解,他過去曾因健康檢查發現內臟脂肪過高,努力減重 17 公斤,沒想到近期卻傳出健康亮紅燈。
醫師蔡承宏指出,這類情況在臨床上並非罕見,許多患者因肝功能異常就醫,最後才發現是白血球數值異常升高,進而確診為血癌。
什麼是血癌?白血球異常增生的警訊
血癌,也就是白血病,是一種影響造血功能的癌症。當體內的白血球或癌細胞異常增多,這些不正常的細胞會佔據血液中的「主要幹道」,導致「交通大塞車」。蔡承宏醫師比喻,這就像健康成人的白血球數值約在 4000 至 1 萬之間,但血癌患者的數值可能飆升到 10 萬以上!
當血液運輸受阻,就會影響氧氣運送,導致身體各器官缺氧,進而引發心肌梗塞、肺功能受損等嚴重問題。
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統計,白血病在台灣十大癌症中雖然不是最常見的,但其發生率與死亡率仍不容小覷。
為什麼會被誤診為猛爆性肝炎?
許多人可能會好奇,血癌和猛爆性肝炎有什麼關係?蔡醫師解釋,一般人對猛爆性肝炎的印象多來自B型肝炎,主要是肝功能突然惡化。
然而,當血癌患者的肝臟因血液塞車而受損,導致血液淤積,就會引發「鬱血性肝臟損傷」。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症狀,就可能和猛爆性肝炎相似,使得診斷初期容易產生混淆。
血癌的風險分級與治療新進展
血癌的治療成效取決於許多因素,其中最關鍵的就是「基因型」與「染色體變化」。蔡承宏醫師將治療風險分為三級:
- 低風險:預後較佳,存活率可達 70%。
- 中等風險:若有合適的骨髓捐贈者,可考慮進行骨髓移植。此外,針對 55 歲以上患者,健保有給付特定藥物治療,有助於降低復發風險。
- 高風險:建議及早進行骨髓移植,這是爭取存活機會的最佳途徑。
血癌可以預防嗎?
血癌的成因複雜,目前仍未有明確的預防方法。然而,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、定期健康檢查,並且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,都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步驟。如果發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、容易疲勞、發燒、不明瘀青或出血等症狀,建議及早就醫檢查。
鄉民派報-健康智庫,您的健康好幫手
想要了解更多健康知識?歡迎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,一起成為自己的健康守護者!
👉
常見問答
Q:血癌會傳染嗎?
A:血癌不是傳染病,它不會透過接觸、飛沫或血液傳染給他人。
Q:血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?
A: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容易疲勞、臉色蒼白、反覆發燒、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、容易瘀青或出血、骨頭疼痛等。
Q:血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?
A: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化學治療、標靶藥物治療、放射線治療和骨髓移植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類型、年齡和身體狀況,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Q:捐血會不會增加罹患血癌的風險?
A:不會。捐血是安全的,不會對捐血者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,也不會增加罹患任何疾病的風險。捐血反而是幫助他人的善舉。
#沈玉琳 #血癌 #白血病 #猛爆性肝炎 #骨髓移植 #健康 #健康智庫 #鄉民派報 #癌症 #健康檢查 #身體警訊
0 留言